北交金服国资周报(8月06日-8月12日)
时间:2016-08-12
一、国资重点新闻一周盘点
1.宝钢武钢重组顺利推进 首钢与河北钢铁合并呼声再起
1. 上海供给侧改革紧扣制度创新
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前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意见》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九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第二到第九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8个方面,共30条细则。
八大重点改革任务分别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多措并举降成本,着力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加快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扩大有效供给;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着力防范金融风险;聚焦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补齐薄弱环节短板。
2. 深化国资改革 将推容错机制
《意见》的另一大亮点内容是,上海将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意味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框架下,上海国资国企将再次发挥“领头羊”作用和带动效应。《意见》提出,上海要通过“推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三大举措,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使各类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其中,围绕推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上海将推进国资与产业联动调整,以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纵向整合与横向联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8月9日晚间,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又双双发布公告,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据两家公司的公告显示,有关各方仍在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进一步筹划和论证,同时就有关事项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持续沟通。两公司已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中介机构开展审计、法律及财务顾问等各项工作,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专项研究论证,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来源:证券日报)
(来源:证券日报)
2. 钢铁业去产能初见成效 上半年业绩喜人
今年上半年,上市钢企盈利实现逆势上扬。《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截至8月11日,34家钢铁上市公司中,已有5家钢企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4家钢企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另有17家钢企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喜企业达到11家。
具体来看,17家公司公告中,马钢股份预盈约为4.5亿元,而在上一年度该企业巨亏48.04亿元;酒钢宏兴预盈2.27亿元,而在上一年该企业巨亏69.6亿元;此外,三钢闽光和杭钢股份也分别预盈3.71亿元和3.4亿元,而这两家钢企在2015年分别亏损9.16亿元和10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上半年,上市钢企盈利实现逆势上扬。《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截至8月11日,34家钢铁上市公司中,已有5家钢企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4家钢企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另有17家钢企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喜企业达到11家。
具体来看,17家公司公告中,马钢股份预盈约为4.5亿元,而在上一年度该企业巨亏48.04亿元;酒钢宏兴预盈2.27亿元,而在上一年该企业巨亏69.6亿元;此外,三钢闽光和杭钢股份也分别预盈3.71亿元和3.4亿元,而这两家钢企在2015年分别亏损9.16亿元和10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
3. 央企整合明确四种模式 数量减至百家仅一步之遥
今年作为国企改革年,其改革进程备受瞩目。进入6月份以来,国企改革一系列政策和事件的推进超过预期。8月10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绘就未来五年首都国企的发展蓝图。在政策暖风频吹、地方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央企整合步伐也有望加快。
央企重组整合首提四种方式,即央企强强联合、央企间专业化整合、央企内部资源整合以及央企并购重组
“强强联合”:主要是将行业内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互补效应,以中纺集团并入中粮集团、中国国旅集团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为例;
“专业化整合”:是行业的内横向整合,即按照业务相关度将两家企业重组起来,以提高央企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为例;
“内部资源整合”:目的在于梳理旗下业务线,更好地利用资源,避免同业竞争,以中国电力与国家核电合并为国家电投为例;
“并购重组”:多采用如股权转让、资产剥离、所拥有股权出售、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
(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作为国企改革年,其改革进程备受瞩目。进入6月份以来,国企改革一系列政策和事件的推进超过预期。8月10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绘就未来五年首都国企的发展蓝图。在政策暖风频吹、地方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央企整合步伐也有望加快。
央企重组整合首提四种方式,即央企强强联合、央企间专业化整合、央企内部资源整合以及央企并购重组
“强强联合”:主要是将行业内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互补效应,以中纺集团并入中粮集团、中国国旅集团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为例;
“专业化整合”:是行业的内横向整合,即按照业务相关度将两家企业重组起来,以提高央企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为例;
“内部资源整合”:目的在于梳理旗下业务线,更好地利用资源,避免同业竞争,以中国电力与国家核电合并为国家电投为例;
“并购重组”:多采用如股权转让、资产剥离、所拥有股权出售、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
(来源:证券日报)
二、政策最新动向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8月5日,上海市政府在其官网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上海将紧密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有力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上海国资国企将再次发挥“领头羊”作用,上海将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8月5日,上海市政府在其官网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上海将紧密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有力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上海国资国企将再次发挥“领头羊”作用,上海将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1. 上海供给侧改革紧扣制度创新
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前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意见》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九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第二到第九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8个方面,共30条细则。
八大重点改革任务分别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多措并举降成本,着力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加快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扩大有效供给;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着力防范金融风险;聚焦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补齐薄弱环节短板。
2. 深化国资改革 将推容错机制
《意见》的另一大亮点内容是,上海将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意味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框架下,上海国资国企将再次发挥“领头羊”作用和带动效应。《意见》提出,上海要通过“推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三大举措,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使各类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其中,围绕推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上海将推进国资与产业联动调整,以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纵向整合与横向联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来源:证券日报)
三、专题:央企混改大事记(二)
1. 2014年下半年国企改革重点事件梳理
※2014年7月,国资委宣布首批四项改革试点企业名单,“四项改革”试点,是国资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被形象地称为是吹响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集结号”。
※2014年8月,《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也是新一轮价格、税收、财政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重要配套改革。央企高管薪酬问题之所以一直饱受舆论关注和诟病,其实主要并不因为他们过高的薪酬数字,而是这一薪酬背后的发薪规矩、逻辑,显得很不合理。比如,央企的高管们一方面是拥有行政级别的官员干部,其任职的方式也主要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命逻辑;但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又以商人的身份,享受市场逻辑之下的市场化高额薪酬。
※2014年10月,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解决了之前国资委统筹乏力的尴尬局面,同时,机构升格有利于更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快改革方案的制定进程。
※2014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至此,央企数量减少至112家。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