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300天,公司债的逆袭之路
时间:2015-12-15 15:04 来源:信托周刊
2015颁布已经328天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在交易所债市掀起一场风风火火的扩容“运动”。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各类企业发行公司债1.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惊人的3.54倍,其中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增长了3.85倍。
本次新政得到市场广为称赞的一点,正是审核效率提升、审核流程简化。此外获益的,还有众多的非上市公司,这也促成非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热情不亚于上市公司。
从新政获益的,还有众多的非上市公司。过去,只有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公司、证券公司、拟上市公司等4类企业可以发行公司债券,而按照修订后的《管理办法》,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制法人均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而且,非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热情并不亚于上市公司。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各类企业共发行公司债1.5万亿元,其中上市公司约8300亿元,非上市公司约6700亿元。
联想控股旗下的正奇金融是一家类金融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及从事类金融业务。这样的类金融公司不具有金融机构的业务资格,难以享受到国家对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高。受制于行业监管规定,正奇金融旗下小贷、典当业务板块的传统银行融资受到较大限制。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公司债发行门槛降低了,但是监管要求更高了,可谓宽进严管。沈月华介绍,修订前的办法比较关注偿债能力,新办法以投资者权益为导向,强化了信息披露要求。
审批流程简化后,券商现在也愿意做公司债券。如从承销额度看,6月至今国信承销的公司债已经超过中票、短融的承销量,也超过企业债的承销量。
在杭州红石大厦15层的会议室里,财通证券董秘申建新的喜悦之情流露脸上。
申建新告诉记者,原先财通证券的债券业务以企业债为主,现在公司债规模逐步上来了,“新政以来,财通证券已经做了12笔公司债,承销金额82亿元;现阶段交易所批回来的又有12只,共计160亿元;目前在审的还有13家,130亿,统共400亿元。”
确实,发行人并非此次新政唯一的获益方,提取不菲佣金的承销商也享受到新政释放的巨大红利。
“作为老投行,今年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政的力量。”申万宏源总经理助理薛军感慨,“实体经济确实很需要,各类企业都在寻求发债的机会。”
从5月第一单新公司债发行以来,公司债市场增长快速,从每月不到百亿跳到现在每月千亿规模。WIND数据显示,今年9月—11月,公司债每月发行规模分别为1400亿元、1300亿元、1600亿元,与中票基本相当,而同期企业债只有140亿元、230亿元和400亿元。
中金债券承销业务负责人刘晴川告诉记者,新公司债推行以来,中金的公司债业务迅猛发展,截至目前15个项目完成审核,合计规模接近1300亿元。其中已经完成13只公司债发行,规模接近500亿元,比2014年全年发行规模增长了427%,发行数量增长了333%。
“有了公司债管理办法后,券商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独特舞台,可以独自主承销,而之前在银行间市场必须是联合主承销。” 某券商债券融资部负责人介绍。
在承销商眼中,新公司债受到追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券商人士表示,公司债审核效率具备明显优势,“公开发行公司债审核时间通常是1.5个月左右,现在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一个企业既在做公司债又在做中票,可能公司债已经发完了,中票还没获得反馈。”
价格低、流动性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公司债可以质押回购,成本优势明显。在信用债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通过杠杆操作增加投资回报,因为交易所实行的是标准券模式,比银行间的一对一询价模式的效率高很多,可质押的公司债券受到市场的热捧。目前来看,今年以来公司债发行利率普遍低于同期可比的中票或企业债利率。
在这种背景下,券商人士表示,发行人和投资者是双赢的局面。从发行人的反响看,以前即使排名靠前的房地产企业,发债成本也在10%以上,现在发行的成本最低探至3.5%,对实体经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投资者来说,也愿意投资交易所债市,小公募、大公募有流动性溢价,同时还有质押式回购产品,可以提供流动性管理的工具。
在中信建投董事总经理黄凌看来,新公司债在交易条款、发行条款的设计上非常市场化,募集资金使用灵活,充分考虑市场发行人实际情况和市场诉求。